第35章 靠山屯儿

靠山屯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,就没有不服气范秀芝的!

范秀芝让靠山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服气的,就是大乡乃至县里,都有车来接她去工作过。

靠山屯到现在,还没有第二个人被派来的车接走过。

被人专门接走,这在封闭的山乡靠山屯,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儿,在靠山屯乡亲们看来,被人接走的,是有身分的人。

于是,范秀芝在靠山屯人们心中的地位,就不亚于牛村长和范书记。

这回来接范秀芝的,虽然是大乡,可是工作部署却是县里。县里安排统一行动,拿掉各村、各屯子里的超生户。所以来的车,是县里派的。

机会来了,范秀芝马上想到了牛小伟,于是,大乡来人接范秀芝时,她带上了牛小伟。

范秀芝带个人,大乡的领导没啥意见,因为范秀芝是工作的主力,只是范秀芝带了一个半大小子,来接范秀芝工作的人便不大理解了。

范秀芝牛气,在大乡里也不憷,别人说牛小伟啥,她不解释,只跟人谈工作。

范秀芝叫牛小伟相跟上,牛小伟虽然觉得突然,可是在心里他一直想出去,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就跟着走。

虽然接范秀芝的人对牛小伟这个半桩娃持怀疑态度,可是范秀芝的态度让牛小伟知道了啥叫自信。

学着范秀芝,牛小伟绷着脸,一言不发。

有把式的人冷了脸,就不是脸色不好看的事儿,是会让人感觉有杀气的。

感觉到牛小伟身上的杀气,旁人就不敢再说啥了。

再则,这趟全指着范秀芝出头,是有求于她,对她的人,大家伙也就不再乱说啥了。

车出了村,来接范秀芝一伙子的人就说起工作。独自坐在最一排的牛小伟听着没意思,就回头看自己的村子。

因为靠山屯封闭,常年没有外人来,再加上接范秀芝的人是大乡上的,屯子里的人就都出来围观。

当车子走后,屯子里的人还聚着没散,遥遥相望。

看着相跟到屯子口上的乡亲们,离开家的牛小伟,心中顿时思绪万千。

听老人们说,最早带着家口逃难来靠山屯儿的前辈,起先是在走的出屯子这趟沟的两旁漫坡上种庄稼。

在山里种庄稼可是真不易,东北这疙瘩暖和的日子短,冷的日子长,山里冷的日子则更长,这样能种庄稼的日子就短,种庄稼就更不易,再加上还有野兽和鸟雀捣蛋,能收到的粮食很少,根本不够吃的。

没办法,祖先就学会了打猎。

后来,山里来了砍木头的,老辈子的人又跟着砍木头,出苦力。

靠山屯儿的先辈真是勤劳,也不忘本。

林子砍了,土地出来了,他们又把庄稼种植扩大。

就这样,靠山屯的前辈,繁衍、建设出了靠山屯儿。

也正是因为这样,靠山屯儿便没啥文化,因为是逃难来的,也没带来啥习俗,只是困顿无助时,求一求老天开恩。

可是,虽然没有带来啥文化,可是屯子弄起来,人一多,便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气。

乡下人生活苦,老林子里的人更苦,静得瘆人的老林子,如果人没再生气,能被闷死哩。

没有带来外边的文化,长期的劳作及劳作之后的解乏,便也形成了许多村俗,比如,见到自己看着顺眼的女娃,就从拔个野花给她插头上,看到喜欢的男娃,就上去揪一揪或揉搓一下他的牛牛。

这种习俗,朴实而真质:往头上插花,是要让女孩子更漂亮;揪一揪或揉搓牛牛,是为了牛牛壮,将来能多生娃、多生男娃。

当然,这个是非成人的,村里还有成人的习俗。

农村人日子苦,山里人日子寂寞,如果不找点乐子,既不能缓疲劳,也不能排遣寂寞。

因为没啥文化,屯子里人找的乐子就是原始的。

原始的有啥?

不是就男从裆里的,女人裆里加胸上的。

其实,要说这世上的人真苦,莫过于黄土高原的陕北。

不说啥,你只一听陕北人唱的那酸曲曲,你就能知道。

陕北人那曲曲里有苦,还加着无奈。

事情不比不知道,你听那老蒙唱歌,你听那老蒙的长调,你就能知道,他们虽然苦,虽然也寂寞,可是你能听出他们有肉吃哩。

人都说,女苦哭,男苦唱。

靠子屯人虽苦,但比起陕北人,还不算啥,还是有肉吃,虽然得动心里去捕。

所以,靠山屯儿人不唱。

靠山屯人不唱,可是靠山屯人闹。

能有肉肉吃的人,还是有力气闹一下的。

咋闹?

先是闹出两姓分家,然后又问本姓亲远。

当然,闹两姓分家和闹本姓亲远,这还是文化的,是中国文化本能的传承,虽说传承的是落后的。

生活是真实的,闹文化之外,屯子里的人也闹被现在人称低俗的。

比如,干着干着活,几个人累了,就想办法解乏。

咋解?

最解乏而且解乏最快的,就是说让人兴奋的事儿。

啥事兴奋?

当然是那事儿。

啥事儿?炕上的事儿呗。

靠子屯每年都得闹出几当子让城里人说低俗的事儿。

啥事儿呢?

是这。

要么是干活累了,要么是闲得蛋疼,一伙子就说从中找两个人的媳妇说故事。

一伙子说了他媳妇再说他媳妇,常言说的好:“货比货得扔,是人比人得死。”

说到最后,就把两个人说僵了。

僵了是一伙子人最乐意看的,咋呢?

因为这个结果就是,张三偷着进李死家,李四偷着进了张三家,然后干对方的媳妇,然后出结果。

这事儿,说出来挺低俗,可是干得人都乐意。

这还不是最可乐的,那媳妇要是心里乐意,半推半就成了,除了男人说,也没啥;要是有一方媳妇不乐意,把一个男的打出来,另一方媳妇乐意,那啥了,这乐子可就大了去了。

这样的乐子,能评说上一年。

当然,在比较原始的靠山屯,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,男人有男人的乐法,女人也有女人的乐法。

女人,当然是已婚女人的乐法是种蘑菇。

具体方法是,在劳作间隙,哪个不幸的男人被兴致上来的妇女们相中,女人们一拥而上,扯住手脚,扒掉衣服,露出蘑菇。

因为突然,蘑菇刚一露头时,而没有茁壮,于是便有妇女用随手拾得的一物,拨弄蘑菇,使其醒来变得茁壮。

待蘑菇茁壮起来,妇女们培养成功,轰然大笑,一起开心松手而去。

呸!这事写出来确实低俗。可是话又说回来,你要去过那靠山屯儿的日子,没有这低俗,你就得疯喽。为啥说入乡随俗?就是这!

在这世上活着,谁也别说谁的不是!农村作家赵树理说过一句名言,特别棒。他是这么说的:“别说人家长和短,除非自家锅底没黑。”

也成,你说北方人落后,俺给你说个南方的。

最先,北方人夏天去武汉出差,武汉热,大家伙都知道。

夏天,武汉人热得就穿个三角裤头,北方人刚去看不惯,说他们不文明。

人呵,就是别说嘴,到不了第二天,北方人也学了武汉人。

为嘛?

热!

夏天武汉,人热得恨不得把自己的皮扒了,还穿啥讲文明?

别扯了。

就是那话,到什么山唱什么歌。

靠山屯儿的人也知道这没啥意思,可是没意思的日子就得这样过。

这不,改革开放,人们兴起打工,靠山屯的人借着这个能跑的,全都跑了。

出外打工,日子也不见得比靠山屯儿好过,可是人们出去了就不想回来,为嘛?

寂寞的日子,没谁想过。

今天,牛小伟终于迈出了这一步,开始走出靠山屯了。

虽然牛小伟知道,这趟,跟范秀芝办完公事他还得回还,可是,这是开始,终有一天,牛小伟是要离开的。

就要离开了,牛小伟还有些依恋,因为,这里还有他的亲人。

“秀芝,你是咋弄的,靠山屯为啥就没超生的?”忽然有人这样说,引起了牛小伟的注意。

牛小伟并不知道这趟随范秀芝去哪儿,可是他也多多少少听说过,乡里或县里来人接范秀芝,多半是为计划生育的事儿。

乡下的事儿也难办,都是乡里乡亲的,真是要拉下脸,不容易,所以计划生育这事,在乡下难办。

做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在自己头脑中,本就有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意识,超生的多半是没儿子的家,有着这种意识,并不情愿,做起来就难上加难。

所以,在这片儿,也只有靠山屯儿现在屯子里没超生的。

其实,靠山屯儿因为封闭,人走的差不多了,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本就不多,另外,靠山屯儿人出外打工的,因为没啥文化,出去干的全是力气活。

大家都知道,现在是讲技术的年代,打工也是如此,靠力气是挣不到什么钱的,所以靠山屯儿出去的人也挣不到钱。

现在出门在外,没钱啥也别说,更别说生孩子了,就是生了也真养不起。

因为这些原因,靠山屯儿人才没啥超生。

其它屯子就不一样了,不是靠近公路,就是屯子里有啥,反正都有来钱的路子,都比靠山屯好过,于是超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。

“工作,只要你上心,就能做好。”知道实情的牛小伟,却听到范秀芝这样回答。

听到这样回答,牛小伟一下来了精神,这可是本事,秀芝嫂子这是有本事。赶紧偷着学。

范秀芝这样的回答也真厉害,当即所有的人就都不说话了。

沉默不是一个事儿,于是有人又说:“秀芝,俺屯子的事儿,这回全靠你哩。”

“中。事成了,你也别谢我,说句公道话,就中。”范秀芝痛快地回答道。

范秀芝这样说,说话的人有些莫名其妙,可是她还是点了头。

(您的一块虚拟金砖,就能让我有饭吃,像肯给不?唉,说这话咋像个要饭的呢?真无耻。)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相关小说